條文本

路易體癡呆與阿爾茨海默病認知衰退的比較:一項隊列研究
  1. Zuzana沃克12
  2. 伊恩·麥基斯3.
  3. 喬安妮·瑞達1
  4. ‘卡西姆24
  5. 克勞斯Tatsch5
  6. Jan Booij6
  7. 雅克Darcourt7
  8. John O ' brien3.
  1. 1心理健康科學研究部,倫敦大學學院,布盧姆斯伯裏beplay体育相关新闻校區,英國倫敦
  2. 2北埃塞克斯夥伴關係基金會NHS信托,埃塞克斯,英國
  3. 3.英國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紐卡斯爾大學老齡化與健康研究所
  4. 4埃及開羅艾因·沙姆斯大學精神病學研究所
  5. 5核醫學係,Städtisches Klinikum Karlsruhe,德國卡爾斯魯厄
  6. 6荷蘭阿姆斯特丹學術醫學中心核醫學係
  7. 7法國尼斯索菲婭-安提波利斯大學醫學院核醫學係
  1. 對應到Zuzana沃克博士;z.walker在{}ucl.ac.uk

摘要

目標路易體癡呆(DLB)占屍檢癡呆病例的10%-15%,具有明顯的臨床特征,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比,與早期的機構治療和更高水平的照顧者痛苦相關。目前,關於DLB是否比AD與更快的認知衰退有關的爭論仍在繼續。了解DLB患者認知和非認知症狀的下降速度,可以幫助患者和護理人員為未來製定計劃。

設計在這項隊列研究中,作者比較了100名AD和58名DLB受試者在基線和12個月的認知和神經精神測量隨訪時的情況。

設置患者從40個歐洲中心招募。

參與者輕度至中度癡呆的受試者。DLB或AD的診斷需要共識麵板臨床診斷與123I-FP-CIT(多巴胺轉運蛋白)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神經成像視覺評分一致。

結果測量劍橋認知測驗包括簡易精神狀態測驗和神經精神量表。

結果AD組和DLB組在基線時在年齡、性別、臨床癡呆評分和使用膽堿酯酶抑製劑或美金剛胺方麵沒有差異。在基線和隨訪時,DLB受試者的NPI和NPI照顧者痛苦得分在統計學上顯著高於對照組,而AD和DLB在基線和隨訪時的認知得分無差異。所分析的任何變量的進展率均無顯著差異。

結論在基線和隨訪時,DLB受試者比AD有更多的神經精神特征,但在12個月的隨訪期間,作者沒有發現輕度-中度AD組和DLB組在認知或神經精神方麵的進展率有任何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這是一篇根據創作共用署名非商業性許可條款發布的開放獲取文章,該許可允許在任何媒體上使用、發布和複製,前提是原創作品被正確引用,使用是非商業性的,並且在其他方麵符合許可。看到的: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2.0/而且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2.0/legalcode

來自Altmetric.com的統計

請求的權限

如果您希望重用這篇文章的任何部分或全部,請使用下麵的鏈接,它將帶您訪問版權清除中心的RightsLink服務。您將能夠快速獲得價格和以多種不同方式重用內容的即時許可。

文章總結

文章重點

  • 路易體癡呆具有明顯的神經精神特征。

  •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DLB的預後較差是否由於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比,認知能力下降更快。

關鍵信息

  • 在這個相當大的DLB和AD患者隊列中,盡管在基線和12個月隨訪時認知障礙水平(劍橋認知測試(CAMCOG)評分)沒有差異,但在基線和12個月隨訪時,DLB患者的神經精神量表(NPI)和NPI護理者痛苦評分均顯著更高。

  • 因此,DLB預後較差可能是由神經精神症狀或其他症狀介導的,而不僅僅是認知能力下降。

本研究的優勢與局限性

  • 納入來自40個歐洲臨床中心的大量受試者。

  • 具有一致麵板臨床診斷(三位臨床專家)和多巴胺能轉運體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特征良好的病例。

  • 沒有屍檢數據,因此在純DLB中可能出現更快的認知衰退。

  • 隨訪僅1年。

  • DLB組的磨合率(無隨訪評估)更高,未隨訪的DLB患者比AD患者受損更嚴重。

簡介

路易小體癡呆(DLB)是神經退行性癡呆的第二常見形式,約占屍檢癡呆病例的15%。1其特征是進行性癡呆的中心特征,伴有認知波動、視覺幻覺和帕金森症的自發特征等一種或多種核心特征。2

認識到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以及非認知症狀,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和患者調整和計劃適當的生活方式改變,並為未來作出安排。這通常涉及在精神和運動症狀的治療方麵做出艱難的決定,以及利用癡呆患者可用的有限資源。

自從DLB被確認為神經退行性疾病以來,大量研究都專注於從橫向和縱向臨床因素方麵將其與其他癡呆,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AD)區分開來。與AD相比,除了共識診斷標準中描述的臨床綜合征外,DLB還與更高水平的行為障礙和照料者苦惱、較低的生活質量和對資源的更大需求相關。3.4盡管有這些發現,文獻中關於DLB與AD的進展和生存存在不確定性。研究表明,DLB患者的存活率與5或更短6比廣告。在全球指標(如臨床癡呆評分(CDR))上沒有報告下降的差異。7關於認知障礙進展的研究也普遍報告了類似的結果78或陡5與AD相比,DLB的下降速率。斯塔維茨基的一項研究是個例外9在那裏,AD患者在認知和行為指標上有更大的下降,盡管DLB患者在基線時受損更大。

到目前為止,DLB和AD之間的縱向結果比較通常需要權衡診斷準確性和前瞻性研究設計。屍檢研究有明確診斷的好處,但通常依賴於對臨床數據的回顧性分析。使用臨床診斷的研究通常具有前瞻性研究設計的優勢,但以犧牲診斷準確性為代價。總的來說,大多數研究符合1996年DLB的臨床共識標準10特異性高,敏感性估計較低。雖然一項研究確定了83%的敏感性和95%的特異性,但其他研究估計的敏感性低至23%1112特異性報告從8%到100%;最常誤診為AD。13

的發展123I-FP-CI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現在可以可視化紋狀體多巴胺轉運體,進而在體內觀察多巴胺能變性,並分別以78%-88%和94%-100%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來區分AD和DLB。14不正常的視覺評分123I-FP-CIT SPECT被納入最新修訂的共識診斷標準。2在目前的研究中,我們的目的是比較在12個月的時間內認知、行為和整體指標的下降,這些前瞻性隨訪隊列的受試者均為AD或DLB,經共識小組臨床診斷確診,正常(AD)和異常(DLB)。123I-FP-CIT SPECT成像。

方法

數據是作為第三期多中心成像研究的一部分收集的,其方法在其他地方有詳細描述。1516簡而言之,患者年齡在55-90歲之間,符合DSM-IV中詳細描述的癡呆標準,並至少滿足以下其中一項:10NINCDS-ADRDA對可能或可能AD的標準17或NINDS/AIREN標準診斷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癡呆。18為確保患者能夠完成評估,需要在基線值≥10的基礎上進行小型精神狀態檢查(MMSE)評分。19在癡呆發病前1年就出現>型帕金森病的癡呆患者被認為患有帕金森病伴癡呆,因此不包括在內。10那些結構成像結果顯示基底神經節區域(包括內囊)有梗死的患者被排除在外。使用已知或懷疑與紋狀體結合相互作用的藥物123I-FP-CIT是不允許的。20.

該研究是根據目前修訂的赫爾辛基宣言和國際協調會議批準的適用於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的良好臨床實踐:綜合指南進行的。在每個參與研究的地點,研究方案和所有修正案都得到了機構審查委員會或獨立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和護理人員均給予書麵知情同意。

在納入初步研究後,參與者被邀請在12個月時進行臨床和神經心理學重新評估。

如前所述,基線的臨床診斷是由三名專家臨床醫生組成的獨立共識小組確定的,向他們提供了一份患者資料,該資料是根據現場調查人員的病例記錄表和現場原始源數據副本的有質量保證的臨床數據彙編的。15同一個小組再次召集,考慮基線和12個月的隨訪數據,以得出第二個和最終的共識診斷。這一最終的共識診斷被用來推導本研究的隊列。

在基線和隨訪時進行了以下研究:MMSE、帕金森病統一分級量表III(運動部分)、21改良Hoehn和Yahr分期,22認知波動量表的臨床評價23劍橋認知測試修訂版(CAMCOG-R),24有護理人員輸入的神經精神病量表(NPI-D),25視覺物體和空間感知(VOSP)電池26和CDR。27康奈爾癡呆症抑鬱量表28研究者對患者智商水平的估計是在基線時完成的,而不是在隨訪時完成的。MRI和CT掃描結果以及影像學檢查前現場調查人員的臨床診斷也可獲得。協商一致小組在任何階段都沒有接觸到123I-FP-CIT SPECT發現,不知道患者的身份和中心和調查人員的名稱。在任何病例被診斷之前,共識小組被要求診斷10名患者(獨立於研究),這些患者的屍檢診斷是獨立的。專家組的診斷和屍檢結果完全一致。15每個小組成員回顧了每個研究案例,包括基線共識小組診斷和所有後續信息,然後開會商定可能的DLB、可能的DLB或非DLB癡呆的最終臨床診斷。非dlb類別的患者進一步被分配到可能或可能的AD、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癡呆或其他。

在基線臨床診斷的幾周內,在單次靜脈注射111-185 MBq的後3 - 6小時,在2或3頭γ相機(SPECT係統)上獲得SPECT圖像123I-FP-CIT29(DaTSCAN,放射示蹤劑由GE Healthcare Buchler GmbH & Co. KG,德國慕尼黑提供)。看到麥基斯15獲取詳細信息。受試者接受標準的甲狀腺阻斷。隨訪時未重複SPECT顯像。如前所述,三位核醫學醫生對掃描結果進行了評估,沒有診斷,采用4分製(0,正常攝取;1、單側殼核缺失;2、雙側殼核缺失3、幾乎不攝取)15;我們隻使用正常(0)和異常(1-3)圖像的二分法進行分析。在本研究中,我們將三次獨立的掃描結果結合起來,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評分者一致,則記錄掃描結果為正常或異常。

為了本研究的目的,我們隻納入了在基線(T1)和1年隨訪(T2)評估中均有完整數據集並有可靠基線圖像的患者123I-FP-CIT SPECT會話(n=225)。這些患者被分為兩個診斷組(AD組和DLB組)。AD組的入選標準是在12個月隨訪時,除陰性(正常)外,一致診斷為可能或可能AD。123I-FP-CIT SPECT讀取(n=100)。為了被納入DLB組,患者需要在12個月的隨訪中有可能的DLB的共識診斷,並有陽性(異常)123I-FP-CIT SPECT圖像讀取(n=58)。排除了除了可能或可能的AD或可能的DLB以外的癡呆診斷患者(n=50),見附錄中的流程圖圖1

圖1

研究對象的流程圖。流程圖詳細描述了完成基線和隨訪評估的患者。25例基線診斷為路易小體(DLB)的癡呆患者和19例基線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AD)的患者沒有進行隨訪,因此不包括在流程圖中。

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SPSS V.18進行分析。我們比較了AD組和DLB組的基線和12個月隨訪數據以及隨時間的變化。χ2測試用於評估診斷組(AD和DLB)之間關於性別和基線時藥物使用的差異。對於正態分布變量,t檢驗用於基線變量和隨訪變量的組間比較。非正態分布的基線和隨訪數據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重複測量方差分析用於分析組×時間相互作用(各組變量隨時間變化的比較)。采用具有固定效應的一般線性模型來調整基線時NPI得分和康奈爾癡呆抑鬱量表得分的差異。

結果

DLB組和AD組的基線和隨訪數據見表1.這些組在年齡和性別上沒有差異。在CDR或使用膽堿酯酶抑製劑或美金剛胺方麵,組間基線無差異。在基線和12個月隨訪時,DLB組的平均抑鬱評分均高於基線,NPI、NPI照顧者痛苦和認知波動量表的臨床評估得分均高於基線(p<0.001)。兩組患者在基線和隨訪時的認知評分均無差異。在基線和12個月隨訪期間,沒有發現任何分析變量的評分變化有顯著差異。當數據按性別分層時,分析結果沒有改變。調整NPI評分和Cornell抑鬱量表評分後,DLB和AD在CAMCOG評分變化上也無統計學差異。在基線和隨訪期間,DLB患者在認知、波動和神經精神症狀測量上有更大的變化(更多的下降),但這沒有達到統計學意義。DLB組和AD組在認知表現上缺乏顯著差異不太可能是由於缺乏力量,因此是II型誤差,因為這種差異的效應量非常小(0.02-0.07),隻有1685名受試者的樣本量才會顯示出顯著差異。

表1

路易體(DLB)組的阿爾茨海默病(AD)和癡呆的基線特征、基線和12個月隨訪時的臨床量表和認知測試評分以及評分在時間點之間的變化

與AD患者(19例)相比,DLB患者(25例)沒有進行隨訪。未隨訪的DLB患者在MMSE(評分17.3 vs 22.2)、CAMCOG(評分53.1 vs 66.7)和執行功能(評分8.4 vs 13.3)方麵的認知損傷明顯高於基線時未隨訪的AD患者。由於這些隨訪失敗的患者沒有得到最終診斷,所以他們沒有被納入主要分析。

討論

在臨床共識組和多巴胺轉運蛋白SPECT證實AD或DLB診斷的前瞻性隨訪樣本中,橫斷麵評估確定了預期的組間認知評分和臨床量表的相似性和差異,以及與DLB患者症狀相關的更高水平的護理人員痛苦。在12個月的隨訪期間,我們發現認知或神經精神變量的進展速度沒有差異。我們隻納入了臨床診斷一致與神經影像學結果一致的患者,這可能使診斷準確性非常高。

在基線時,AD組和DLB組在年齡和認知障礙程度方麵非常匹配。考慮到公認的診斷標準,DLB患者在NPI、臨床醫生波動評估和康奈爾抑鬱症量表上有更高的得分是意料之中的。2

盡管認知和基線CDR評分相似,但DLB組的NPI評分在兩個時間點都較高;這與較高水平的照護者苦惱相關,並與其他已發表的數據一致。430.AD神經精神症狀的嚴重程度31和下文32已被證明是護理人員痛苦和養老院安置的預測因素。護理人員的痛苦也被證明是癡呆患者安置在養老院的獨立風險因素。33與AD相比,DLB有可能更短的時間安置到養老院34與神經精神症狀和相關護理人員痛苦有關。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一致的和邊緣的6或沒有差異8在時間上的安置也有報道。此外,DLB和AD的護理成本已被證明與日常生活活動障礙(ADLs)相關,而與NPI評分無關。4

神經精神症狀的嚴重程度,特別是幻覺,也與認知評分急劇下降、死亡和住院風險增加有關,獨立於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3536這些研究缺乏對診斷的屍檢證實,有可能AD組包括未確診的DLB患者,他們更有可能出現幻覺。我們還不知道任何有關神經精神症狀嚴重程度對DLB疾病進展和生存的影響的發表數據。

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組間的差異隨著時間的變化的任何變量,即NPI,波動和認知表現。NPI下降和波動分數隨時間的變化缺乏可檢測的差異可能與DLB的基線分數已經很高有關。大多數關於DLB和AD的認知衰退率的研究也沒有報告差異,例如,78盡管最早的報告顯示,DLB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更快,37最近的研究也是如此。5一些研究報告稱,與AD相比,DLB患者在死前的認知得分相對保持,特別是在回憶方麵。5正如“結果”中提到的,基線時診斷為DLB的患者失去隨訪,其認知功能受損程度明顯高於基線時診斷為AD的患者失去隨訪。這些患者未納入最終分析,因為隊列分析來自隨訪時的最終共識診斷。因此,盡管失去隨訪的患者根據診斷似乎在認知上有所不同,這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但他們的診斷與最終隊列中的患者在同一時間點做出。因此,由於他們的診斷可能會改變,因此必須對失去隨訪的患者的特征進行初步檢查。

有研究表明,當認知能力相對保持時,DLB可能與癡呆症嚴重程度或ADLs的全球測量指標的更快下降有關。然而,DLB組和AD組之間的CDR評分隨時間的變化沒有顯著差異。7我們沒有檢查adl的性能。生活活動的橫斷麵評估顯示,DLB患者的損傷程度高於AD患者,930.可能與錐體外係運動症狀有關38然而,縱向數據表明,AD和DLB在ADLs下降速率上沒有差異或有邊際差異。9

雖然我們的研究和大多數研究都不支持DLB患者認知能力下降更快的觀點,但現有的文獻在DLB患者與AD患者生存期相似或較短的研究結果之間的分歧更平均。一種可能是,DLB中更糟糕的結果報告與抗精神病藥物使用頻率的增加有關,這是神經精神症狀更嚴重的結果。雖然在本研究中,更多的DLB患者比AD患者服用了神經抑製劑,但沒有發現進展速度的差異。先前關於AD和DLB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研究提供了神經抑製劑處方的數據,但沒有報告使用這些藥物的組之間有任何差異。839就生存而言,兩者都很早期40和最近的68研究報告稱,DLB與AD相比生存期更短,盡管在這段時間內,由於對兩種DLB潛在有害影響的更好理解,神經抑製劑的處方可能發生了變化210以及整個癡呆症。因此,DLB和AD之間報告的生存差異似乎不太可能完全由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來解釋。

因此,有關DLB和AD縱向結果差異的文獻並不容易解釋。總的來說,研究報告顯示,DLB的結果與AD沒有區別,甚至更差。解釋和比較這些發現的一些困難是研究設計的差異,使用臨床診斷而不是病理診斷,不同的病理定義和臨床數據的回顧性分析。此外,研究往往依賴親屬對癡呆發病的報告,或將轉診、診斷或進入研究的時間作為基線。這些方法都沒有必要確定相同的疾病階段,這些困難突出了比較具有不同臨床表型的兩種疾病之間的下降速率的任務的複雜性。在輕症患者中,早期的情景記憶相對較少,但注意力和視覺空間障礙、視覺幻覺或運動障礙的出現可能更嚴重。因此,AD和DLB之間的比較並不直接,而且很難定義什麼是“等同的”疾病階段。由於AD和DLB神經病理的頻繁重疊,以及這兩種情況的潛伏發作,情況進一步複雜化。

如果隨訪時間更長,對認知、行為和臨床措施進行更詳細的分解,我們的研究就會更好。此外,沒有測量患者進行ADLs的能力,這可能是疾病嚴重程度和進展的有用標記。排除患有嚴重癡呆和更嚴重認知障礙的高損失率(沒有返回隨訪)的DLB病例,排除了隻在疾病晚期出現的進展差異的檢測。需要根據癡呆症的嚴重程度進行分層的更大的患者隊列來檢驗這種可能性。DLB組在基線時平均抑鬱評分較高,且更多患者服用了抗精神病藥。神經抑製劑和抗抑鬱藥都已被證明對癡呆症患者有不利影響,並可能導致加速進展,但這似乎不是在1年的持續時間內的情況。在沒有屍檢診斷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區分單純病理和合並病理的患者。

總之,在整體認知測量方麵,我們在1年的觀察期間沒有發現輕度-中度AD組和DLB組之間的進展速度有任何差異。認知能力下降隻是癡呆症的一個方麵,事實上,其他障礙可能更重要,更致殘。

參考文獻

補充材料

  • 補充數據

    這個網頁唯一的文件已由BMJ出版集團從一個電子文件提供的作者(s),並沒有被編輯的內容。

    本數據補編中的文件:

腳注

  • 在研究期間,ZW, JOB, IM, KT, JB和JD已經收到了GE Healthcare的谘詢費用。JR獲得了GE醫療公司的神經成像研究資金。TQ沒有披露任何信息。

  • 引用:Walker Z, McKeith I, Rodda J,.路易體癡呆與阿爾茨海默病認知衰退的比較:一項隊列研究beplay体育官方手机版2012;2: e000380。doi:10.1136 / bmjopen - 2011 - 000380

  • 貢獻者ZW: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並作為共識小組成員,參與統計分析和解釋,參與撰寫初稿,準備最終稿;IM: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並作為共識小組成員,參與並批準了最終版本的稿件;JR: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參與數據分析和解讀,參與撰寫初稿和後續稿,參與審定最終稿;TQ: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數據的處理、分析和解讀,參與審定最終稿;KT: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對SPECT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促成並批準最終稿;JB: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對SPECT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參與並批準最終稿;JD: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對SPECT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參與並批準了最終版本的稿件;工作內容:參與研究的構思和設計,並作為共識小組成員,參與並批準最終稿。

  • 資金數據收集由GE醫療保健公司讚助,GE醫療保健公司為本研究的進一步分析提供了數據。

  • 相互競爭的利益一個也沒有。

  • 倫理批準在20個國家獲得倫理批準(各種)。

  • 出處和同行評審不是委托;外部同行評議。

  • 數據共享聲明本研究中使用的數據由GE Healthcare提供,並仍為其財產。因此,這些是不可共享的。